你一定认为远程工作很舒服吧?其实未必。远程办公的任何优势都有可能变成它的劣势。时间和空间的自由,有可能代表着24小时“待命”;没有打扰的专注,有可能意味着孤独和失去社交的接口;有更多时间照顾家庭,有可能变成了一只在工作和生活之间无缝旋转的陀螺,疲惫不堪……
我们采访了十余位远程工作工程师,他们有的已经有多年远程经验,有的刚刚开始适应。或许,他们的经验和故事,可以为向往远程工作或者刚刚开始远程工作的你一些启发和帮助。
远程工作,是一种将工作融入生活的方式,可以自由地设定自己的时间表和在任何地点工作。远程工作对于工作者的好处很多:可以拥有更多的自由,可以长时间专注于工作本身,而不是“上班”——这在办公室很难做到。有些人还认为这是一种更好的平衡工作与生活的方式,或者是让人在最高效的时间工作——使生产力发挥最大值的工作方式。
一、突然的自由,颓废的状态随之而来
在苏州远程办公三年多的王骅说:“自从在家办公用以来,我有很长一段时间是迷失的,因为没有压力,似乎怎么做都可以,但似乎怎么做又都不对,没有回馈。虽然我每天都有具体的工作要做,每周都要交付代码,但还是感觉自己的生活没有章法。”
从上海回到江西老家远程的李爱文,在初期阶段也是有同样的感受:“不太满意的地方,是我的自律能力还有待加强。脑袋里想的是,不需要通勤,多出了一些空余时间,终于可以折腾一下自己的兴趣爱好,但是结果一般都是把时间荒废掉了。”
其实,出现颓废的状态在初期磨合阶段还是挺常见的,但是这种状态也是很容易去调整的。设置你的上下班时间和专门的工作区,给自己一个仪式感,慢慢就能养成甩掉颓废的状态,迅速进入工作状态。
北欧工作的马玉年就建议,设置一个基础的上下班时间来约束自己,并将自己的工作时间共享给团队的其他人,也能便于协作。他在当地一个共享办公的地方租有一个工位,进入工作环境,就像是一个仪式。告诉自己的身体和思想,现在应该进入工作状态了。这样可以避免一个人长期独处而容易产生“颓废”的状态。对于他来说,虽然是去办公室,但也是远程工作,因为其他团队成员都不在一个城市,而最近几年都是跟国内团队合作。“之所以选择去办公室,我是希望寻找一个让我更专心的工作环境。”
专门的工作区,可以是离家很近的咖啡厅、图书馆、共享空间,也可以是家里的书房、卧室的一块安静角落,甚至是客厅的餐桌……任何在工作时间内不被打扰的区域,都可以兼作工作区。王骅有个一岁的小朋友,为了让自己能够专注工作,他把书房设置成自己的办公室,工作时间,关起门,集中精力。打开门走出书房,就是他和孩子的亲子放松时间。李爱文则将自己卧室的书桌布置成了工作桌,他工作的设备和工具都只会出现在这里。
看起来可能只是一个区域,但这很重要,对于你来说,是告诉自己我应该开始工作了。对于家人来说,也是发出“工作中,免打扰”的信号。
二、效率低,工作时间被拉长
上海的侯晓骅在今年开始了远程办公,他对远程办公的美好幻想在初期逐渐破灭,因为他发现原先八小时的工作状态可能在家就变成了十二小时+的模式,不仅得随时待命,还容易被各种突发状况打断,而且沟通成本也增加了,可能随时随地就要上视频会议了。
这样的循环,会让人陷入被动和疲惫的状态。对于这个问题,所有受访的远程工作者都给出了一个近乎统一的答案:给自己设定一个时间表或者计划表,强制训练自己在一定时间内专注,这个专注的时间会越来越长,效率会越来越高。
苏州的王骅谈到效率时提到了自控力,不要因为自己一时的自控力不足而陷入自责,也不要希望自己每时每刻都能全神贯注,相反,更应该关注缓慢的变化,看看一个月来是否有所进步。其实每天只要把握住关键的一段时间,保证这段时间的专注就可以了,随着自己不停地锻炼和提升,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也会慢慢变长。当然,也可以用工具来辅助自己。
建议尝试使用一些时间管理方法来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效率,而不是非要保持每天八小时的工作时长。比如Pomodoro Technique(番茄钟工作法)和TimeBox。每天拿出一个时间段使用Pomodoro Technique。在这个时间段内的每一个25分钟,都能专注于当前的任务而免于被其他人或者事情打扰,关闭或者屏蔽IM工具。过了这个时间段,则可以更多地跟大家交流。
来自的大连的郜元慧也分享了自己的心得:“我对自己的要求就是能坐住板凳。我规定自己每天上午和下午必须坐在电脑前达到规定的小时数(根据工作量每天变动),这段时间内,只做和工作相关的事情,不看手机,不浏览其他网页,不做工作无关的事情。久而久之,固定时间内做规定的事,就会从强迫自己变成一种习惯,被大脑接纳,当形成一种习惯后,工作效率也会随着提高。
苏州的远程测试工程师戴瑶瑶也已经从事三年的远程工作了,她说刚开始的时候非常容易走神,很难集中精神,有时感觉半天没做什么事情,效率非常低。后来,她发现把每天要做的事情列出来,做一个计划表,然后一项一项去完成,很有帮助!当你拥有了应对工作的自控力的时候,不仅仅自己的工作和学习,连整个生活都会游刃有余。
三、负面情绪涌现:寂寞、急躁..
远程办公,周边没有同事,没有可以直接交流的人,难免会出现一些负面情绪。寂寞,是大家普遍存在的感觉。寂寞的而后会引发其他更多的负面情绪,不仅会影响工作效率,还会影响整个人的精神状态和生活品质。
首先,必须重视工作上的沟通,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也能改善个人因为缺少交际带来的其他情绪。大连的软件工程师石常婷,在近几年的远程工作中逐渐总结了自己的一套沟通法则:
遇到复杂的事情,尝试将事情分成几个大块,每块下面再罗列几个小点,做到简洁但逻辑清晰。
以重要性和紧急程度排序,做到信息不遗漏也不重复。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最前面,一眼就能了解主旨。
文字表达要简洁,无多余字。在不影响完整性和礼貌性的前提下,尽量使用简单句子和简短词语。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保持最直接高效的在线沟通方式,比如视频交流取代电子邮件、短消息。
刚刚远程工作满一年的韦帅丞·是一位九零后的小伙,他坦言,其实远程工作对每一个参与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个过程一开始可能感觉不太习惯。因为除去写代码,远程工作者要学会沟通,和团队协作沟通以及和客户的沟通,都是同样重要。最初我总是会担心,如果没有很好地理解到客户对项目的需求,而使用自己的想法去开发的话,很可能会得到一个南辕北辙的结果。
转换思维、改变习惯,更加主动地去沟通,更加积极地去思考。客户方可能针对很多细节没有想得很清楚,我们作为开发人员,需要将细节论证清楚,然后将自己的做法层层剥开,让客户真正了解到我们的设计和想法之后,他们才能在正确的方向为我们提供帮助。
在这一点上,江苏南通的韦帅丞、苏州的王骅、湖北的黎诚等都深有感触。从之前的开发思维中跳出来,锻炼产品思维,自己再也不是埋头写代码的传统程序员了,这个过程既有挑战,也很有趣。所以我们要实现的价值,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将需求翻译成代码这部分,而应该从全面的视角来看,我们能在这个体系中,实现多少价值。
其次,与同事或者合作伙伴的沟通,不一定局限于工作。公司可以通过设置网络资源(如“虚拟饮水机”)或定期团队建设等来帮助远程员工与办公室内员工之间建立更有机的联系。重庆的陈维巍一边远程工作,一边承担了接送孩子以及部分照顾孩子的事情。但是,遇到必须跟同事当面解决的问题,就提前约时间去公司。有时候,公司或者团队也会组织一些聚餐、娱乐活动。
北欧老马说到他去共享办公区域办公的优势,是可以跟其他人交流,拓展社交圈,参与各种活动和团队建设,这样可以抵消到由于远程办公带来的很多负面因素和不真实感。另外,他几乎每周都会坐火车去另外一个城市,跟团队的其他成员面对面工作一天。这样对团队内部的沟通和信任非常有帮助!
当然,你也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其他途径建立自己的社交圈,弥补不足。比如,你的邻居、孩子同学的父母,或者你有一个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志趣相投的一群人相处是让你忘却孤独寂寞最好的方法。上海的侯晓骅就利用远程办公的优势,将省下来的通勤时间用来看书或去附近的游泳馆游泳。不仅可以缓解压力,锻炼身体,他还认识了一群同样爱好游泳的朋友,其中一位七十几岁的老人家,还悉心指导他,帮他学会了蝶泳。不仅如此,侯晓骅说:“老人家的精神也值得我学习,不管多大年纪,都要坚持自己热爱的事情,追求自己的梦想。”
苏州的远程工程师王骅则建议:先不纠结自己社交的广度和数量,而是关注自己的价值,我们缺的不是认识人的数量,而是自身价值。首先必须摆脱活在一个人的世界中,其次做好在工作项目中的角色和在家庭的角色,好好审视自己在现有角色中的价值,从而进一步明白自己社交上的位置。先维护好自己身边的家人、朋友、同事,至于开疆拓土、认识更多人,就靠自己以此为基石,慢慢经营了。当然,现在的交流方式越来越多样化,我们也有更多地方式和外界保持联系,不落伍。
四、工作生活总是混在一起
因为没有场景的切换,却承担不同的角色,必然会出现工作生活掺杂在一起的情况,应该要开始工作了,生活上的事情还在拖着。应该要下班了,工作还没结束。既然混在一起,我们要做的一定是设定界线。
工作的时候专注工作,该下班属于生活的时间也不应该轻易被工作到扰。如果没有了平时工作间歇的信号(比如步行去吃午饭,跟同事喝咖啡,或者乘车上下班),远程工作者有时会发现自己工作时间很长,没有休息时间去锻炼、社交或吃顿饭。这将很快导致压力和倦怠。请记住:你的健康是第一位的。腾出时间吃饭,喝水,适当运动,并提醒自己在一天结束时从远程工作中“打卡”出来。这些行为不仅能让你保持健康,从长远来看还能让你更有效率。
来自湖北的黎诚,曾是一名freelancer,由此转变为远程工作者,他的过渡很顺利。在他看来,这么多年来养成的一个习惯很重要,那就是到什么时间你就得做什么事情。像那种特别随意的,比如说把工作时间调动地特别厉害的,他会觉得不太舒服。而且他觉得在工作过程中,虽然说远程工作没有很明确的打卡,但是,你如果能够保持一个很规律的作息习惯,能够保证你在工作的时候非常高效。
当然,在做远程工作之前,黎诚就是一个比较习惯于有规律生活的人,有规律的、健康的生活习惯,会极大地提升工作效率。苏州的王骅会给自己制定每天的计划,每周的计划,规定自己每天做哪些工作,学习哪些知识,休息的时间去健身还是亲子活动。慢慢地,他自己摸索到了适合自己的节奏,找到了工作和生活的平衡点,心态也变好了。
这些曾经在工作和生活中来回奔波的远程工作者们,都曾经历了一阵混乱、混沌、焦灼的阶段,或许他们遇到的具体情况不一样,但相同的是,他们都能静下心来,理性对待自己的现实问题,并且寻求解决方法,从而逐渐找到最佳的平衡状态。
“工作和生活不是相互冲突的事情,我可以专注地工作,享受工作中的提升,我也可以很好地生活,享受生活中的点滴。”祝愿大家都能在远程工作中找到90后程序员韦帅丞的这段感悟。